“数字化与游戏资本主义批判”专题研究之二 | 肖峰、胡月庆:游戏资本主义:资本逻辑的数字化演绎及批判性探察
「肖 峰」华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胡月庆」华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
原文刊发于《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24年第6期“数字化与游戏资本主义批判”专题研究,仅代表作者本人学术观点,以下内容为文章节选,转载请注明来源。
在数智化技术加速发展的数字化生存时代,资本和数字技术深度联结,进而推动资本主义社会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快速演变,资本主义社会的阶段性变化表征出同一个社会形态的多元化样态的特点,但并不能改变资本主义对利益追逐和对资本逻辑的坚持。21世纪以来,电子游戏在数字技术的加持下不断迭新,逐渐成为全球重要的数字劳工聚集地。资本家在资本增值本性驱使下,逐渐将电子游戏变为资本控制的新圈地,使资本主义在进展到数字资本主义阶段的基础上,进一步演绎为游戏资本主义。游戏资本主义就是电子游戏的资本主义应用,以及这种应用所形成的一系列社会效应,尤其是对资本主义所带来的新变化、新特征。基于资本逻辑在数字时代动态化演绎的内在本质,对游戏资本主义的构建基础、剥削逻辑以及它对社会生活的宰制进行剖析,批判性地探察游戏资本主义中资本支配技术的底层逻辑。
从游戏资本主义的构建基础来看,游戏资本主义沿袭资本主义生产活动的资本逻辑,其实现资本积累的实践场域是电子游戏及数字平台,数字技术生成的虚拟空间是其实现资本增值的条件。人对自由休闲的追求与游戏精神的契合,使得人自愿进入游戏世界,进而在电子游戏及数字平台进行数据化游戏资源生产,游戏数据资源生产过程包括具有实质性雇佣关系的有酬劳动及非雇佣关系下的无酬劳动,而游戏公司则利用电子游戏的娱乐属性对这两种劳动形式产生的价值进行占有,但资本家只肯认其中一部分劳动的价值并对其支付报酬,其余未被支付任何形式劳动报酬而产生剩余价值的劳动,则被资本家无偿占有,并将其作为资本进入电子游戏产业去扩大再生产、实现资本积累,这也是游戏资本主义进行资本积累和增值的过程。
游戏资本主义实现资本增值目标的关键点在于其独特的电子游戏资本化的数字生产方式。游戏公司为了从游戏项目中获得更多的利润,必然会最大限度地占有游戏产业链上数字劳工的剩余价值,这一过程必然伴随着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在游戏资本主义阶段,这种剥削呈现出数字化、复杂化、隐匿化的特点。游戏资本主义的剥削本质是非对等社会关系背后隐含的对数字资本权力的掌控,由于现实中主体存在对资本权力大小的掌控差异,由电子游戏衍生出来的社会关系则围绕资本权力大小形成控制与被控制、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从剥削的隐匿性和复杂性来看,“游戏劳动化”这一现象在数字时代得以具象表达,以电子游戏为核心的产业链上,数字劳工的劳动空间和时间的界限在不断延展和模糊,资本家对数字劳工的压榨和剥削隐藏在以游戏为劳动形式的劳动过程中,游戏的休闲化属性遮蔽了劳动事实,剥削和压榨由现实世界延伸到游戏营造的虚拟世界。
在游戏资本主义社会,资本增值逻辑通过对电子游戏的支配权,获得了对人类以及人类社会生活的全面宰制。其一,资本化的电子游戏在进行全球推广时,是资本权力借助数字技术进行全球范围内空间扩张的新方式,头部游戏开发商凭借雄厚的数字资本向世界市场推行带有资本霸权和帝国主义色彩的游戏,进一步加深了数据殖民主义扩张。其二,受控于资本增值逻辑的支配,电子游戏这一更为温和但渗透性强的数字载体成为资本主义对用户意识形态实行操纵的手段,游戏用户服从游戏程序指令的过程,也是服从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过程。其三,在资本增值逻辑的控制下,电子游戏只是身披自由休闲外衣,实则被剥离了真正的游戏精神,成为被异化的电子游戏。人长时间沉溺于缺失纯粹游戏精神的电子游戏里,难免使得自己的身体和精神也陷于数字异化的境地,逐渐偏离对个性自我和自由本真的追求。
游戏资本主义是晚期资本主义在数字时代的一个样态,它表征出来的资本主义在现实和虚拟空间的种种矛盾和悖论,都源于根深蒂固的资本主义私有制。因此,要从根本上解构与超越游戏资本主义,破除资本主义私有制下资本增值逻辑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压制与剥削,必须立足于唯物史观,辩证看待资本与数字技术联结后对社会发展的双重效应,客观认识电子游戏在发展数字经济、拓展社交、松解精神紧张等方面的意义,以共有共享的共产主义逻辑为原则,推动电子游戏在社会主义公有制下发挥正面效应,促进游戏产业赋能数字经济的发展,释放以数字技术为核心的电子游戏对人类精神自由和全面发展的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