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http://www.moa.gov.cn/ztzl/jj2021zyyhwj/wjjd_26480/202103/t20210302_6362641.htm 

总书记强调,要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粮食生产年年要抓紧。去年以来,我们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和严重自然灾害,粮食总产量连续6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实现了历史性的“十七连丰”,为应变局、开新局发挥了“压舱石”作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粮食供求紧平衡的格局不会改变,农产品保数量、保多样、保质量的任务越来越重。特别是在国际环境错综复杂、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因素日益增加的背景下,必须坚持立足国内、办好自己的事,坚决稳住农业基本盘,以国内粮食稳产保供的稳定性来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才能牢牢把住国家粮食安全主动权。

  稳定发展粮食生产,要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重点抓好耕地和种子“两个要害”。粮食生产根本在耕地,要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严防死守18亿亩耕地红线,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坚定不移推动高标准农田建设,提高建设标准和质量,真正实现旱涝保收、高产稳产。切实保护好黑土地,开展保护性耕作。粮食生产出路在科技,要坚持农业科技自立自强,加快实施农业生物育种重大科技项目,有序推进生物育种产业化应用,坚决打赢种业翻身仗。加快改造提升传统农业,强化现代农业物质技术装备,推动设施化、机械化、绿色化和数字化,给现代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

  保障重要农产副产品供给,要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要坚持把保障粮食安全作为农业现代化的首要任务,统筹抓好棉油糖、肉蛋奶、果菜蔬等重要农副产品,建设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调整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区域布局和产品结构,提高供给体系适配性。要立足大国小农的基本国情农情,抓好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培育,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健全专业化社会化服务体系,把小农生产引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要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增加优质绿色产品供给,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新期待。要实施农产品多元化进口战略,完善国内市场调控和输入性风险管控政策,提升监测预警和应急保障能力。“丰年不忘灾年”,要厉行粮食节约,减少损失浪费,建立遏制“舌尖上的浪费”长效机制。

  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要围绕“国之大者”扛稳政治责任,找准坐标、找准方位、找准靶心。粮食安全不能光算经济账、不算政治账,要切实增强政治意识,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切实扛起粮食安全政治责任,实行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十四五”时期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要稳定粮食播种面积、提高单产水平。粮食主产区、主销区、产销平衡区都要保面积、保产量,饭碗一起端,责任一起扛,共同端牢中华民族的“铁饭碗”。长期以来,产粮大省、大市、大县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要健全产粮大县支持政策体系,让地方政府抓粮有动力、有干劲。要调动和保护好农民种粮积极性,稳定和加强种粮农民补贴,坚持完善最低收购价政策,扩大粮食完全成本和收入保险范围,让农民种粮有钱挣、有奔头。

  作者单位:中央农办秘书局

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脱贫攻坚摆到治国理政突出位置,动员全党全社会力量,全面打响脱贫攻坚战,实现了消除绝对贫困的历史壮举,兑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不能少的庄严承诺,创造了亘古未有的人间奇迹。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如期完成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后,“三农”工作将进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发展阶段。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科学决策,对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动脱贫地区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作出全面部署。为确保把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接力棒”交接好,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从脱贫之日起设立5年过渡期,保持现有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对摆脱贫困的县做到扶上马、送一程,完成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强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这3项重点任务,逐步实现由集中支持脱贫攻坚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平稳过渡。

  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当前,脱贫地区和脱贫人口发展基础仍然较为薄弱,部分脱贫人口存在着返贫风险。要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密切关注易返贫致贫人口收支变动、“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状况,坚持预防性措施和事后帮扶相结合,及时采取有针对性的帮扶措施,坚决守住防止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要扎实做好易地搬迁后续帮扶工作,聚焦原深度贫困地区、大型特大型安置区,加大就业、产业、后续配套设施等方面帮扶力度,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要加强扶贫项目资产管理和监督,摸清资产底数,明确管护责任,提高运营水平,确保持续发挥作用。

  接续推进脱贫地区乡村振兴。脱贫攻坚让贫困地区整体面貌发生历史性变化,为乡村全面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下一步,要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基础上,做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接续推进脱贫地区发展和群众生活改善。要持续提升脱贫地区基础设施条件和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增强脱贫地区发展活力和后劲。要帮助脱贫地区发展壮大优势特色产业,提升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水平。要继续用好和拓宽有组织劳务输出、产业项目拉动、扶贫车间吸纳、创业支持带动、公益岗位安置等渠道,促进脱贫地区劳动力就业创业。西部地区一些县原来贫困程度深、发展欠账多,自我发展能力还不够强,下一步要在西部地区脱贫县中确定一批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从财政、金融、土地、人才、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等方面给予集中支持,增强其区域发展能力。要继续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坚持和完善东西部协作、对口支援和社会力量参与帮扶机制,广泛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支持脱贫地区乡村振兴。

  加强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以现有社会保障体系为基础,对农村低收入人口开展动态监测,分层分类落实帮扶措施。对有劳动能力的,要坚持开发式帮扶,激发内生发展动力,帮助他们发展产业、参与就业,依靠勤劳奋斗开创美好生活。对丧失劳动能力且无法通过产业就业获得稳定收入的,要织密兜牢基本生活保障底线,按规定纳入农村低保或特困人员救助供养范围,并按困难类型及时给予专项救助、临时救助等,做到应保尽保、应兜尽兜。

  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转换,也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责任重大、影响深远。要用乡村振兴统揽新发展阶段“三农”各项工作,做好领导体制、工作体系、发展规划、政策举措、考核机制等有效衔接,加快推进脱贫地区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等全面振兴,让包括脱贫群众在内的广大人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朝着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继续前进。

  作者单位:中央农办秘书局

新华社北京2月21日电 题: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促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访中央农办主任、农业农村部部长唐仁健 

  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21日正式发布。在我国开局“十四五”、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之际,这份指导今年乃至“十四五”时期“三农”工作的重要文件有何内涵和深意?我国将如何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促进民族复兴?记者第一时间采访了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农业农村部部长唐仁健。

  “时机特殊 意义重大” 

  问:请介绍中央一号文件出台的背景?文件有何特点?

  答: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是新世纪以来第18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出台时机特殊、意义重大。

  首先,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历史关口,迫切需要明确新发展阶段“三农”工作的历史方位和战略定位,对“三农”工作进行全面部署,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提供有力支撑。

  其次,在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已经完成的形势下,迫切需要适应“三农”工作重心从脱贫攻坚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历史性转移,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进行再强调再部署。

  同时,在新冠肺炎疫情加剧世界动荡变革的特殊时刻,迫切需要统筹发展和安全,夯实稳住农业基本盘、守好“三农”基础。

  新征程背景下的“三农”工作,如何定位和考量,是一个重大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曾经强调,“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家现代化。”不久前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又进一步指出“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把“三农”问题提到了新的历史高度。

  “只有深刻理解了‘三农’问题,才能更好理解我们这个党、这个国家、这个民族。”习近平总书记这一重大论断深刻揭示了“三农”和我们党、国家、民族内蕴的血脉关系和内在的本质联系。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既立足当前,部署今年必须完成的任务,又兼顾长远,明确“十四五”时期的工作思路和重点举措。下一步,我们将发挥中央农办统筹协调作用,用好督查、乡村振兴实绩考核等抓手,督促党中央、国务院部署的重点任务、重大政策、重要改革落实到位。

  “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 

  问:我国历史性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下一步如何防止返贫?

  答: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完成以后,“三农”工作重心将历史性地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如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做好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是今年乃至整个“十四五”时期“三农”工作最重要的任务。

  要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摆在首要位置,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脱贫地区、脱贫群众虽然已经实现脱贫,但发展基础和自我发展能力仍然不强,仍处于社会发展的“锅底”,巩固成果防止返贫任务仍然很重。

  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对摆脱贫困的县,从脱贫之日起设立5年过渡期,过渡期内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同时,加强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对有劳动能力的,坚持开发式帮扶方针;对没有劳动能力的,及时纳入现有社会保障体系。继续重点强化产业和就业帮扶。做好易地搬迁后续帮扶。在西部地区的脱贫县中确定一批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

  要有序推进政策优化调整,推动工作体系平稳转型。脱贫攻坚过程中,中央有关部门出台了200多个政策文件和实施方案。接下来要在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基础上,逐项推进政策分类优化调整,做好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逐步实现平稳过渡。

  “粮食安全要抓得很紧很紧” 

  问: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对世界粮食市场带来影响,也让人体会到“手中有粮,心里不慌”。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粮食安全党政同责、打好种业翻身仗。今后保障粮食安全有何新考量?

  答:14亿人口的大国,粮食问题再怎么强调都不过分。粮食安全的弦要始终绷得很紧很紧,粮食生产年年要抓紧。不管是主产区、产销平衡区还是主销区,都有责任扛稳粮食安全重任。

  稳定发展粮食生产,要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重点抓好种子和耕地两个要害。粮食生产根本出路在科技,要坚持农业科技自立自强,加快实施农业生物育种重大科技项目,有序推进生物育种产业化应用,坚决打赢种业翻身仗。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要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严防死守18亿亩耕地红线,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

  确保国家粮食安全,还需要强化政策保障,辅之以利、辅之以义。农业农村部将会同有关部门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要求,进一步压实地方党委政府的义务和责任,确保粮食播种面积落地,同时完善种粮农民补贴政策,健全产粮大县支持政策体系,调动农民务农种粮和地方政府重农抓粮的积极性。

  今年夺取粮食丰收意义重大。围绕粮食产量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力争实现稳中有增的目标,农业农村部将重点抓好稳定种植面积、强化政策支持、突出抓好要害和狠抓防灾减灾四方面工作。

  具体来说,将继续向各省级人民政府下达粮食生产目标任务,压严压实主产区、主销区和产销平衡区责任,挖潜扩大粮食播种面积,统筹利用撂荒地发展粮食生产。坚持并完善稻谷最低收购价政策,完善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政策。完成1亿亩高标准农田年度建设任务;抓紧制定并启动实施打好种业翻身仗行动方案。

  “让乡村面貌看到显著变化” 

  问:这次中央一号文件对乡村建设行动专门用一章篇幅进行全面部署,今后有哪些部署促进乡村留得住乡愁,乡亲们生活更美好?

  答:党的十八大以来,农业农村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城乡统筹进一步深化,水电路气房讯等乡村基础设施更加健全,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当前,我们拥有更好的条件,来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来满足广大农民群众对建设美丽家园的追求,让农民享受到与现代文明生活方式相适应的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

  “十四五”时期,要把乡村建设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位置,力争见到明显成效,让乡村面貌看到显著变化。重点抓好四个方面:

  ——规划编制。推动各地合理确定村庄分类和布局,加快编制村庄建设规划,注重保护好传统村落民居和乡村特色风貌。

  ——基础设施。继续把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放在农村,着力推进水电路气房讯等公共基础设施往村覆盖、往户延伸,重点改善通自然村道路和冷链物流等既方便生活又促进生产的基础设施,探索建立长效管护机制。

  ——人居环境。启动实施整治提升五年行动,从农村实际和农民需要出发抓好分类改厕和污水处理,逐步提高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和生活污水处理率。

  ——公共服务。持续推进县乡村公共服务一体化,推动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资源在县域内优化配置,不同层级明确不同建设重点,满足农民不同层面的需求,实现功能衔接互补、资源统筹配置。

  对于乡村建设行动,包括水电路气房讯、冷链物流等,中央一号文件都作出了相应部署。我从多年地方工作实践感到,有两方面需重点关注,一是行政村以下的通村(组)道路和村内主干道,以及附近的资源路、产业路、旅游路这“三类路”;二是冷链和物流,比如推进电商上行下行、鲜活农产品的保鲜。这两方面设施搞好了,既解决农民的生产问题,又解决生活问题,在“十四五”期间要大力推动。

  在实施乡村建设行动过程中,还要完善相关机制。资金方面,除了财政资金,还要更多利用金融特别是中长期信贷资金;主体方面,除了农村内部主体,还要鼓励社会和企业共同参与。

  “重大改革走稳走实” 

  问:乡村振兴的土地问题如何解决?文件对深入推进农村改革作出一系列部署,如何通过改革激发活力?

  答:农村的“三块地”包括承包地、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宅基地。有两个特性决定了它不可能像一般的财产可以随意让渡和处置,一是对国家对社会有保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的功能,二是对农户对农村有保生存保稳定的功能。

  去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和世界经济下行影响,一度有3000多万农民工留乡或二次返乡,但社会大局保持稳定,其中很大原因就是农民在农村还有一块地、一栋房,农村发挥了重要的蓄水池和稳定器作用。

  我们要善于用大历史观看待“三农”问题,遵循历史规律推进“三农”工作,凡是涉及农民基本权益、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事情,必须看准了再改,保持历史耐心,在重大问题、重大政策、重大改革上绝不能跑弯走偏。所以,对农村土地问题,我们也不能简单算经济账,更不能当作一般的不动产来进行制度安排和政策设计。

  改革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法宝。今年和“十四五”时期,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将按照文件决策部署,谋划推动新一轮农村改革,以处理好农民和土地的关系为主线,以推动小农户和现代农业有机衔接为重点,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提供更有力的制度支撑。

  一方面,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保持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落实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政策。突出抓好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两类经营主体,鼓励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壮大农业专业化社会化服务组织,把小农户引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

  另一方面,稳慎推进新一轮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在做好确权登记颁证、完善管理制度等基础工作前提下,推动取得一批实质性试点成果,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分置有效实现形式。积极探索实施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

  同时,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2021年基本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阶段性任务。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构建面向农业农村发展需求的现代农村金融体系。加快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把县域作为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切入点,推动土地、劳动力等要素市场化改革和户籍制度改革取得新突破。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