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棋子
最美的唐诗1,333 人赞同了该回答 乌克兰是欧盟和俄罗斯之间的战略缓冲,乌克兰的独立是俄罗斯和欧盟关系稳定的基础。美国通过煽动乌克兰局势,逼迫俄罗斯肢解乌克兰,这意味着未来失去战略缓冲的欧盟必将加大对美国的军事依赖。既打击了俄罗斯也打击了欧盟。 主流的观点认为:二十世纪下半叶美国最大的对手是苏联,其实不然,美国最大的对手是欧共体。 从经济来看,欧共体GDP与美国旗鼓相当,有些年份甚至在美国之上,而苏联最辉煌的时候GDP总量也仅相当于美国70%。在科技上,欧共体和美国不分伯仲,至少在互联网革命之前,论汽车、机械、船舶、化工等传统工业,欧共体比美国要强一些。相比之下,苏联除了重工业发达外,其他产业几乎一无是处。在文化上,西欧是人类近现代文明的起源地,也是西方文明的正统代表,占据意识形态最高点,这不是仅有几百年历史的美国所能比肩的。可以说在大多数领域,欧共体比苏联更配成为美国的对手。 事实上整个20世纪的国际关系主轴,可以视作欧美之间的博弈,最终美国打败了西欧,成为世界主导者。 早在二战前,当时的世界还是被英法所支配,国际联盟(相当于现在的联合国)被英法所操纵,美国虽然经济实力发达,但却没有外交话语权,军事力量也比较弱小。为了打破英法的垄断,美国扶持了纳粹德国,通过“道威斯计划”,美国给德国提供了326亿马克的贷款,挽救了濒临破产的德国经济。在30年代,美国军火公司在政府授权下大量向纳粹德国转让技术,包括最新式的飞机发动机、坦克、汽车、润滑剂等,这使德国军火快速崛起。不仅如此,美国还向德国提供了石油、有色金属、铁矿石等自然资源和战略物资,甚至连纳粹党的宣传手册都是美国人提供的。在美国的扶持下,希特勒带领的纳粹德国快速崛起,并开启了武力扩张的进程。德军先是吞并了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波兰等地,后来又攻占法国,并对英国发动空袭,用潜艇封锁英国海域,使英国工业生产受到很大损失。 美国扶持德国的目的是为了打击英法,并不是为了助力其统一欧洲。眼见英法被收拾得差不多了,美国跳到了英法的阵营,通过《租借法案》向英国提供援助,但前提是英国必须交出其海外利益(各种具有战略意义的岛屿)、为美国无偿提供先进技术(比如雷达和计算机技术),而且这些援助都是有价码的,战后英国欠了美国一屁股债。在苏德战争爆发后,美国又对苏联展开了援助,对苏联提供各种原材料、卡车、坦克、飞机等,使苏联度过了战争初期最艰难的时刻。最终,在英美苏的协作下,纳粹德国被打败,但此时的欧洲已经成为一片废墟,西欧经济倒退十年,东欧沦为战场后经济体系已经完全崩溃。 美国则成为二战最大赢家,欧洲大量人才流向美国(包括爱因斯坦等),德国的科学家大部分被美国掠夺。在二战前,德国是世界物理学中心,法国是世界数学中心,但二战后世界物理学和数学中心都转移到了美国。美国也取代欧洲成为世界工厂和最大消费市场,从此之后独步天下。 尽管如此,美国的精英也意识到,欧洲的衰落只是暂时的,欧洲毕竟拥有强大的技术积淀和人才底蕴,假如给欧洲几十年的恢复时间,它迟早能重新繁荣起来。为了避免欧洲再次崛起,威胁美国的垄断地位,美国想到了苏联这个帮手。 可以说苏联是美国用于对付西欧的一张王牌,在二战期间,美国借苏联之手彻底打败了德国;在冷战初期,美国又联合苏联瓦解了英法的全球殖民体系(比如英法一度想阻止埃及收回苏伊士运河,这却遭到了美苏联合抵制),曾经属于英法殖民地的印度、澳洲、非洲、中东等地,在全球化的名义下沦为了美国的原材料供应地。在冷战中后期,美国又通过树立苏联这一威胁,成功将西欧绑定在自己的战车上,使欧共体为其所用。 美国以反苏为借口,利用北约成为西欧的太上皇: 前文说到,欧共体无论经济、科技、文化等领域均不比美国差,比苏联更有资格充当美国对手。但欧共体有个短板,那就是地缘和军事。在地缘上看,西欧一马平川,无险可守,苏联装甲洪流从波兰、东德出发,只需一个月就能扫平西欧。因此西欧无时无刻不担忧苏联的入侵,生怕被苏军赶到海里喂鱼。 在军事上看,尽管欧共体GDP很高,但军事实力却与美苏严重不对等,为什么会这样呢?根本原因在于:欧共体里面,唯一能跟苏联对抗的国家只有德国,德国拥有8000万人口,且工业实力异常发达。但德国是二战战败国,军事发展受到限制,不能大力发展现代化空军,也不能拥有核武器,德国本土有美国驻军,时刻被监控。因此德国只能当一个待宰的羔羊,虽然拥有强大的经济却无法发展出强大的军队。欧共体里面英国和法国也拥有一定实力,但英国巴不得欧洲大陆乱起来,它好渔翁得利,法国也不具备独自对抗苏联的能力。至于意大利和后加入的波兰,战斗力可以忽略。因此欧共体在军事上相对弱小,强大的德国被限制,靠法国、意大利这些国家去对抗苏联基本没戏。 因此只要苏联存在,欧共体在国防安全问题上就不得不依赖美国,低三下四地哀求当美国小弟,在经济和科技方面西欧也唯美国马首是瞻。美国在西欧驻扎了大量军队,名义上是保护西欧,实际上是拿来受保护费的。美国可以随意对西欧的企业开出几百亿美元的罚单,也可以随意让欧共体无偿转让技术,缺钱的时候就对欧共体加关税,当美国经济不好的时候还可以要求西欧的货币汇率升值(包括马克、法郎等)。另一个有此待遇的是日本(以及韩国),美国也可以随意对日本加关税、要求日元升值、向日本无偿索取技术。但日本和西欧的不同在于日本之所以屈服于美国是因为日本作为战败国,相当于美国经济殖民地;西欧屈服美国则是因为在国防安全上有求于美国。 因此在二战后到苏联解体前,欧共体被牢牢绑在美国的战车上,虽然拥有发达的经济,但却只能充当美国的奶牛。但苏联解体后(1991年),情况发生了逆转。苏联的继承人俄罗斯国力较弱,欧共体已经具备在美国不出手的情况下与俄罗斯军事对抗的实力。更重要的是:苏联解体后,欧共体和俄罗斯之间隔了大量缓冲国,包括乌克兰、波兰、白俄罗斯、北欧三国等,这些缓冲国的出现使欧共体不用再担忧遭到俄罗斯的闪电战,毕竟多出一个星期的准备时间可以使欧洲军队有序开赴前线,组织防御体系。 欧盟扩张过程: 因此从90年代开始,欧共体产生了自立为王的想法。苏联解体后还不到一个月,欧共体就通过了《欧洲联盟条约》,欧盟正式诞生,并产生了对应的主席和议会,欧洲一体化明显加速。从1995年开始欧盟开始东扩,逐步将包括波兰、立陶宛在内的东欧国家吸纳进来。更重要的是,1994年欧洲货币管理局成立,1998年欧洲诞生中央银行,1999年欧元开始运作。欧盟在货币方面开始向美国发起挑战。 欧元一度是美元最大挑战者: 以欧盟的经济体量,如果不加以限制,欧元是有可能代替美元的,美国对欧元的成立也是如骨鲠在喉,要知道美元可是美国拿来收割全球财富的关键武器,没了美元美国人均收入水平会大幅下滑。为了打击欧元,美国一方面是发动科索沃战争,打击投资者对欧元信心;之后又对试图采用欧元结算石油出口的萨达姆赶尽杀绝,彻底断了石油欧元的可能。尽管如此,欧元诞生后欧盟还是从美国身上撕下了很大一块蛋糕,在冷战期间,美元指数经常能冲到100多的位置,最高点甚至冲到164.7左右;但欧元诞生后,美元指数中枢基本在80—100的范围内波动,其中枢的下滑,体现了美元的跌价和贬值。
Read more